課程內容:
《引領時代的思考》
沖出思想的牢籠
理性的追求
17-18世紀,西歐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自然科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封建君主專制依然存在,人民群眾的利益仍然不斷遭到侵犯與剝奪。力量日益長大的資產階級,不再滿足用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進行反封建斗爭,他們需要更強大的思想武器來摧毀封建制度。于是,在思想領域,一場以理性主義為核心的啟蒙運動蓬勃興起。
所謂理性,就是承認事物的規(guī)律是客觀的,主張用科學知識來認識客觀事物,對其進行合理的分析、思考、判斷和處理,堅決反對和批判“信仰高于知識”的宗教觀念。17-18世紀,出現(xiàn)了許多著名的思想家,他們的理論啟迪了人們的思想。人們把這個時代稱為“啟蒙時代”,把他們提倡的思想稱為“理性主義”。
伏爾泰是法國啟蒙運動的開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把批判的鋒芒直指封建專制制度,特別是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教會。他激烈抨擊天主教教會的罪惡行徑,指出教皇的勢力是建立在“成見和無知”基礎上的。他把教士稱作“文明的惡棍”,罵教皇是“兩足禽獸”。針對天主教教會的黑暗統(tǒng)治,他提出了“打到卑鄙無恥的東西”“消滅敗類”的戰(zhàn)斗口號。
啟蒙運動是一場弘揚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識形態(tài),把人們的思想從宗教神學和封建專制的禁錮中解放出來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不僅為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法國大革命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而且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立提供了理論前提。
對自由權利的追求
《構建科學殿堂的巨匠》
“現(xiàn)代科學之父”
牛頓出生在英國南部的一個農民家庭。他在數(shù)學、天文學、光學、力學等許多科學領域都取得過劃時代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力學方面。他在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中,系統(tǒng)闡述了運動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體機械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從而建立起經典力學的完整體系——牛頓力學。牛頓開創(chuàng)了物理學的一個新時代,對后來人類科學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牛頓被稱為“現(xiàn)代科學之父”。
物種起源的探索者
達爾文,英國著名生物學家。按宗教神學的觀點,人和世間萬物都是神創(chuàng)造的,并且永遠不變。1859年,達爾文發(fā)表了用20多年時間寫成的科學巨著《物種起源》。他以充分的事實證明了物種的可變性,并以自然選擇的理論解釋了生物的進化,從根本上推翻了“神創(chuàng)論”和“物種不變論”,從而完整地確立了生物進化學說。按照這一理論,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進化而來的,是大自然“選擇”的結果,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達爾文的進化論第一次把生物學放在了科學的基礎之上,在科學和社會領域引發(fā)了一場革命,同時也為生物學家和其他科學家的科學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現(xiàn)代物理學的泰斗
愛因斯坦,著名物理學家,出生在德國的一個猶太人家庭。青年時期的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就卓有成就,發(fā)表了多篇論文。后來,他提出了著名的“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認為,物質的運動與時間和空間緊密相聯(lián);如果物體的運動速度增加,它的質量也增加,運動物體的長度會縮短,甚至連時間也會變慢。廣義相對論認為,物質間所存在的萬有引力是由于物質內部的原因引起的。相對論是原子內部微觀物理學的基礎,也是天體物理學和宇宙學的基礎,因而成為現(xiàn)代物理學的基本理論之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人類文化寶庫中極為重要的成果。
《文學藝術的大師》
“天才的藝術家”
列夫-托爾斯泰,19世紀俄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巨匠。托爾斯泰在文學上繼承了俄國和西歐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大膽創(chuàng)新。他的作品包含著豐富的生活內容,涉及大量哲理、道德、宗教和歷史問題,藝術表現(xiàn)領域極為廣闊。托爾斯泰的語言精確、鮮明,能夠充分揭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質。他擅長深刻細致的心理描寫,尤其善于刻畫人物思想感情的產生和變化,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因此被譽為“心理描寫大師”。托爾斯泰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許多長篇小說,其中最著名的有《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托爾斯泰的小說深刻地展現(xiàn)了俄國劇烈的社會變動,揭露了俄國社會的黑暗、政府官吏的腐敗和教會的偽善。列寧稱他是“俄國革命的鏡子”“一個天才的藝術家”。
用生命作畫的人
凡·高,荷蘭的偉大畫家,表現(xiàn)主義繪畫藝術的奠基者。他的藝術生命很短促,但卻獲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凡·高力圖用色彩來揭示人類精神世界的絢麗,用線條來勾畫人類內心情感的沖動。在他的筆下,一切似乎都在運動和旋轉,充滿了激情和生命力,精神和藝術達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向日葵》是他的代表作。在他的眼里,向日葵是陽光和生命活力的象征,是他情感之火的體現(xiàn),是他苦難生命的縮影。
樂壇雄獅貝多芬
貝多芬,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古典樂派的終結者和浪漫樂派的開拓者。貝多芬出生在德國的一個宮廷樂師家庭,從小就受到音樂的熏陶,極具音樂天賦。貝多芬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深受法國大革命及其精神的影響。他最重要的貢獻是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了奏鳴——交響曲的結構形式。貝多芬使音樂的具體表現(xiàn)手段更加豐富和擴展。他的音樂作品線條嚴整粗獷,旋律簡潔質樸、含蓄深情,極富心靈的震撼力。作為18/19世紀之交的作曲家,貝多芬代表了進步的歷史觀、倫理觀和新興階級的審美理想,以他特有的音樂語言表達了人類博愛的理想境界?!白杂珊瓦M步”是貝多芬終生追求的藝術與人生目標。他的音樂象征著力量、意志和氣勢,也充滿了自由、大膽和激情。遺憾的是,他在26歲時聽力開始減退,晚年則完全失聰。但貝多芬以頑強的毅力、倔強的性格同“命運”和社會的不公進行抗爭,從心底發(fā)出“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的吶喊,后來終于成為世界音樂史上偉大的藝術家。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