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11.3動能和勢能
一、單選題
1.如圖所示,小明和同學(xué)一起蕩秋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通過最低點時的動能為零
B.下降過程中的動能不變
C.到達最高點的重力勢能最大
D.上升過程中的重力勢能減小
2.“反向蹦極”是一項比蹦極更刺激的運動。如圖所示,彈性輕繩的上端固定在O點,拉長后將下端固定在體驗者的身上,并與固定在地面上的扣環(huán)相連。打開扣環(huán),人從A點由靜止釋放,像火箭一樣被“豎直發(fā)射”,經(jīng)上升到最高位置C點,在B點時速度最大。對此過程,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人從A到C的過程中,重力勢能增加,動能一直減少
B.人從A到B的過程中,動能增加,重力勢能減少
C.人在B點時動能最大
D.彈性繩的彈性勢能在B點時最大
4.如圖所示,小球沿軌道由靜止從A點向D點運動的過程中(小球和軌道間存在摩擦),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小球在A點的重力勢能最大
B. 小球在B點的速度最大
C. 小球在C點和B點的機械能相等
D. 小球不能到達D點
5.如圖,彈簧下端懸掛一個實心小球,用手托住小球,小球靜止在A點,此時彈簧處于自然長度。釋放小球,小球向下運動到最低點B(不超過彈簧彈性限度),小球從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球的重力勢能一直在減少,動能一直在增加
B.小球減少的重力勢能全部轉(zhuǎn)化為動能
C.彈簧的彈性勢能不斷增大
D.小球運動到B點時,重力勢能最小,動能最大
二、填空題
3.跳傘運動員在“中華第一高樓”上海金茂大廈進行跳傘。運動員從345m的高度跳下,剛下落時運動員具有很大的能,當(dāng)運動員勻速下落時,它的動能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三、按要求做題
1.某同學(xué)猜想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zhì)量和高度有關(guān),在探究“重力勢能的大小與高度是否有關(guān)”時,所用的實驗器材有:金屬球、尖桌腿的小桌、細沙和塑料盆。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該實驗可以通過判斷______________來判斷出金屬球重力勢能的大小。依據(jù)是:金屬球?qū)π∽繽_______越多,金屬球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2)請設(shè)計出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的表格,表中要有必要的信息。
(3)實驗時,該同學(xué)發(fā)現(xiàn):由于金屬球的撞擊點偏離桌面中央較大,使小桌傾斜較大,甚至被撞翻。于是他改進了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的主要操作是:每次實驗時,先拉起金屬球,將沙面抹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靜止開始釋放金屬球,觀察實驗現(xiàn)象。
2.小明在“探究物體的動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他用質(zhì)量不同的兩個鋼球m和M(M的質(zhì)量大于m),分別從不同的高度h和H(H>h)靜止開始滾下,觀察木塊B被撞擊后移動的距離,實驗過程如圖1所示。

(1)小明通過觀察木塊B移動的距離長短,來判斷小球動能的大小,這種研究方法是________(選填“控制變量法”或“轉(zhuǎn)換法”)。若水平面絕對光滑,本實驗將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達到探究目的。
(2)由圖1甲、乙兩圖可得實驗結(jié)論:物體的動能大小與_______有關(guān)。
(3)小明根據(jù)圖1甲、丙兩圖得出結(jié)論:物體的動能大小與質(zhì)量有關(guān),她的看法是否正確?_______(選填“正確”或“錯誤”),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學(xué)用圖2所示的方法探究動能的大小與速度的關(guān)系,他將相同質(zhì)量的小球從不同高度(h?>h?)由靜止開始釋放,通過觀察木塊在鐵板和毛巾上滑行的距離來判斷小球動能的大小,這種方法是_______(選填“正確的”或“錯誤的”)。


此內(nèi)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徐老師
男,中教高級職稱
從教20余年,市骨干優(yōu)秀教師,注重教學(xué)改革與實踐,曾在省級中學(xué)物理青年教師課堂大獎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