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八年級(jí)語文上冊第23課《愚公移山》
一、單選題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
A.萬仞(rèn) 窮匱(kuì) 孀妻(shuāng) 渤海(bó)
B.智叟(sǒu) 始齔(chèng) 懲罰(chéng) 曾不若(zēng)
C.迂回(yū) 荷擔(dān)(hè) 阻塞(sè) 亡以應(yīng)(wú)
D.魁父(kuí) 叩石(kòu) 箕畚(jī) 一厝(cuò)
3.下列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A.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 告之于帝
B.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而山不加增
C. 投諸渤海之尾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D. 其如土石何 帝感其誠
二、填空題
三、按要求做題
1.翻譯句子。
(1)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性默寫。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與河曲智臾說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毛,其如土石何?”兩句話意思相近,語氣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今異義
1.懲山北之塞 古義:苦于。 今義:懲罰。
2.投諸渤海之尾 古義:之于。 今義:眾,許多。
3.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古義:語氣副詞。
今義:曾經(jīng)。
4.北山愚公長息曰 古義:嘆氣。 今義:休息。
5.山之一毛
古義:草木。
今義:毛發(fā)。、
通假字
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聰明。
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亡”通“無”,沒有。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無隴斷焉:“隴”通“壟”,土丘。
詞類活用
吾與汝畢力平險(xiǎn) 畢:形容詞用作動(dòng)詞,用盡。
險(xiǎn):形容詞用作名詞,險(xiǎn)峻的大山。
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 名詞作狀語,用箕畚盛裝土石。
面山而居 名詞用作動(dòng)詞,向著。
一詞多義
且: 年且九十 將近。
且焉置土石 況且。
焉:且焉置土石 疑問代詞,哪里。
無隴斷焉 語氣助詞,了。
其:其妻獻(xiàn)疑曰 他的。
其如土石何 加強(qiáng)反問語氣,無實(shí)義。
懼其不已也 他,指愚公。
以:以殘年馀力 憑,靠。
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來。

張老師
男,中教高級(jí)職稱
從教28年,省級(jí)“先進(jìn)教育工作者”,市語文教學(xué)與研究科研組帶頭人。